书评 | 欧洲灰姑娘的分裂与蜕变、叛逆与创新:这就是柏林!

2015年10月去柏林回来,马上就阅读了这本书,也想用文字来表达我心中的悸动。这是写关於「柏林」这座城市的书,字句或多或少带了不少历史轨迹,描述它如何成为人们心中的「欧洲灰姑娘」,因为柏林虽外表不够漂亮,内在却底韵深厚,从这本书中能认识这座城市多种面貌,且让我继续说下去吧!

首先分享书中一段文,因为我自己亲自去「东侧画廊」,在当下和历史短暂的交融後特别有感觉,因此分享这段咀嚼过後的心得。

这座围墙古蹟曾因有建商要拆掉一小部份的围墙,遭受许多人的抗议,这场抗争在2013年三月初发生,他们喊出柏林人从未听闻的口号:「围墙必须留下」,建商於是趁一次清晨破晓时,将一大片墙段切下,然而是否接回或作罢,让这场市民与建商的角力赛持续进行着。(这段文为我读後的整理,原文在本书P.160~161页):

东侧画廊在我去过的印象中,它的周边有些荒凉,下了车站时,还真不知道这里有这麽一道震憾过许多人的围墙。先前在网路上google地理位置时也有所感受,其实站在当下,脑海中不自觉凭历史想像当年的情景….。

我想说的是,柏林,它少了巴黎古典、英国优雅、义大利浪漫风情,却是一座很想挖掘的城市,这是在去之前感受不到的感动,不管它曾带给多少人伤痛过。

当时在河边与城墙之间吹拂着细细微风,遥想当年被迫分离的东西柏林,最终能被合而为一,即便这座围墙的关系,让周边的居民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。

但看见这道墙如此真实耸立在柏林,再读本书作者Peter Schneider描绘曾经历过分裂、蜕变後的柏林,会发现它不只是欧洲的灰姑娘,它有许多更值得被看见的面容,等待我下一次再去造访。

推荐您读本书能从柏林的历史、文化、社会、教育、族群等各角度深入了解这瑰宝城市,也许当亲自造访这座城市的时候,再比对看过的这本书,会有所深刻的感触。

小若 2016.3.15

Related Posts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